年轻人先买房还是先买车?过来人坦言:房是刚需,车非必需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14

小王今年28岁,在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。去年春节回老家相亲时,媒人介绍了个条件不错的姑娘。两人在咖啡馆刚坐下,对方第一句话就问:"你在杭州有房吗?"小王摸着口袋里的车钥匙,底气不足地说:"暂时还没,不过我有辆特斯拉......"话还没说完,姑娘已经起身告辞。这场持续不到10分钟的相亲,成了小王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
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城市里上演。我表弟阿强在汽车4S店工作,他告诉我个有趣现象:很多年轻客户付完车款后,都会特意把新车开到相亲对象楼下拍照。可只要对方问起房子,这些精心准备的"面子工程"立刻变得不堪一击。

为什么房子总能让年轻人碰壁? 李叔在房产中介干了15年,他掏出手机给我看真实案例:上个月有对小情侣来看房,男生刚提了辆宝马3系,女生却坚持要买套老破小学区房。男生不解地问:"咱们开好车住出租屋不也挺好吗?"女生直接怼回去:"孩子明年就要上幼儿园,你打算让他在后备箱写作业?"

房子带来的安全感远超想象。我发小张琳在深圳租房6年,去年房东突然要卖房,她带着两岁的孩子三天内搬了两次家。最后一次搬家时,孩子抱着玩具熊问:"妈妈,为什么我们家总是飘来飘去?"这句话让她彻底破防,当天就签了套40平米的二手房。现在每月还贷8000,她却说:"至少孩子知道放学该往哪个门牌号走。"

车轮上的自由真能替代屋檐下的温暖? 朋友大刘用亲身经历给出答案。他五年前花30万买了辆越野车,朋友圈里晒遍了318国道的美景。可去年父亲生病住院,他翻遍通讯录都找不到能借宿的亲戚——老家房子早就卖了供他读书。最后只能蜷缩在车里睡了半个月,后备箱堆满换洗衣物和外卖餐盒。"那会儿才懂什么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。"他苦笑着把车钥匙扔进抽屉,开始攒首付。

买车带来的快感就像泡泡,一戳就破。我同事小美去年分期买了辆MINI,每天精致打扮开车上班。可最近油价暴涨,她悄悄算过账:每月养车费2800,够租间带飘窗的主卧。更扎心的是有次剐蹭要修车,4S店报价时她差点哭出来:"这钱都够买半平米厕所了!"

过来人的血泪教训最值得细品 。读者@奋斗的蜗牛 留言说,他27岁那年面临选择:老家县城80平的房子首付15万,或者贷款买辆凯美瑞。他选了后者,结果相亲近20次全败在"没房"这道坎上。去年咬牙把车卖了凑首付,发现同地段房价已从6000涨到1万2。"现在开电动车送外卖,反而找到了愿意同甘共苦的姑娘。"

当然也有例外情况。在汽车厂上班的老赵给我算了笔经济账:他们厂区在郊区,公交末班车18点就停运。厂里年轻人大多选择先买5万左右的代步车,"比起城里动辄两三百万的房价,车贷每月才800,还能多接夜班赚外快。"不过他也提醒,这种选择要满足两个条件:工作地点固定、短期内不考虑结婚。

说到底,房子承载的不仅是砖瓦水泥。读者@北漂十年 说得好:"每次加班到凌晨,看见窗户透出的那盏灯,就知道这城市有块地方永远属于你。"这种扎根的感觉,是四个轮子给不了的。就像我二叔说的:"车能带你去远方,房子能让你记得为什么出发。"

站在人生岔路口的年轻人,不妨听听银行信贷经理的大实话:他们最怕客户同时背房贷车贷,但永远鼓励先买房。"见过太多人卖了车补房贷窟窿,没见谁卖房养车的。"这话糙理不糙。毕竟房子会默默增值,而车子从落地那刻就开始贬值。

当然,非要较真说"我就不能两个都要",也不是完全没可能。我认识对90后夫妻,先买了套50平老房子,每天骑电动车通勤。五年后把房子置换到地铁口,用升值部分买了辆二手SUV。妻子怀孕产检时,老公开玩笑:"幸亏当年没在四个轮子上浪费钱,不然现在得推着婴儿车挤地铁。"

说到底,成年人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,但有个永恒定律:先解决雪中送炭,再考虑锦上添花。就像网友@人间清醒 说的:"买得起车的人未必买得起房,但买得起房的人迟早买得起车。"这个顺序,藏着中国人最朴素的生存智慧。